OLED目前的勝利具有很強的階段性;液晶的存量優(yōu)勢具有很強的可延續(xù)性;更多新技術的創(chuàng)造力具有極大的多元可能性。
2020年以來,在全球需求逆勢下,OLED手機產品價格下探千元價位。7月份LGD廣州OLED廠投產,意味著未來幾個月內全球大尺寸OLED TV產品產能翻番。同期,中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和臺灣新光國際集團聯(lián)合在南京投資硅基OLED項目簽約,總投資計劃高達30億美元。
所以,似乎從最小的近眼顯示,到大型的彩電面板,OLED技術正在“乘風破浪”。行業(yè)亦有人說“液晶顯示”的時代要結束了。那么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OLED的高歌猛進之下
對于LCD液晶產業(yè),2020年最不幸的消息是,LG和三星幾乎全面退出了液晶面板的制造——二者大概占據(jù)全球四分之一的液晶顯示面板產能。
這一市場變化令2020年,1.新冠疫情下彩電、PC等行業(yè)顯示需求下滑、2.液晶面板產能在2019年還在高呼過剩、3.OLED加速對手機等小尺寸液晶面板需求的市場替代,促進液晶面板產能向TV市場集中……等等絕對不利市場行情背景下,液晶面板居然一路價格走高,甚至演繹缺貨行情。
但是,年中市場的液晶面板漲價,背后卻是三星和LG準備將關閉的液晶面板閑置設備、廠房和人員逐步轉型到OLED面板上的大趨勢。首爾經濟日報報道,三星Display將在2021年開始量產QDOLED面板。后者將意味著OLED大尺寸面板產業(yè)從LGD獨霸,到多元廠商供給時代的開始。大尺寸OLED面板上,國內華星光電、惠科也在不斷努力。
而在顯示面板的另兩個領域,OLED也正在樹立C位形象:一方面,手機市場越來越愛OLED。更為重要的是,中高端液晶屏幕今天的價格已經不比OLED便宜多少。這將使得只有采購不到OLED,或者千元以下的超廉價機型,才會主要選擇LCD液晶屏幕。這種變化得益于OLED技術的進步,以及本土面板企業(yè)在手機OLED市場中,京東方、華星光電、維信諾、深天馬、和輝光電等五虎的齊發(fā)力。
另一方面,VR等近眼顯示,是近年來新興起的應用行業(yè)——這個行業(yè),準確的說,液晶顯示從來也未成為過主流:液晶和OLED都是在行業(yè)零起點上同步競爭。而硅基技術結合的OLED產品,在驅動性能、分辨率、開口率等方面顯然優(yōu)勢明顯。硅基OLED正在成為單純?yōu)閂R準備的顯示技術中,唯一正在進行大規(guī)模產業(yè)投資的“顯示門類”。發(fā)展趨勢顯然遠好于液晶產品在VR系統(tǒng)上的應用。
所以,雖然OLED展現(xiàn)的依然是“越是小尺寸,優(yōu)勢越明顯”的基本規(guī)律,但是2020年OLED在半導體顯示行業(yè)的“全面發(fā)展”已經成為定局。只不過,OLED在TV等產品上,還沒有形成規(guī)模優(yōu)勢而已。
彩電產品,液晶顯示最后的堡壘
OLED唯一規(guī)劃的10.5代線,LGD坡州項目再次被推遲到2025年后開工。”行業(yè)人士認為,這幾乎等于“永久性”的推遲。這使得依賴于8.5代線技術,OLED面板的經濟尺寸只能到77英寸。48+77英寸的混切,是目前8.5代面板線制造OLED面板最好的“大尺寸選擇”。
但是,反觀液晶的四條10.5代線,已經將面板未來尺寸的競爭放在了75+85英寸。液晶還可以用7-8.5代線,這些已經收回成本的產品線,經濟切割更大尺寸的產品——所以,大尺寸優(yōu)勢,短期內OLED難以匹敵液晶產品。尤其是考慮價格后,二者差價數(shù)倍之上。消費市場會傾向誰顯而易見!
另一方面,OLED面板投資巨大。這就使得OLED即便技術全面成熟,追趕液晶的規(guī)模,也需要10年以上:目前OLED TV的銷量是每年三百萬臺,未來兩年會實現(xiàn)翻番。這距離彩電產業(yè)一年兩億的規(guī)模需求相去甚遠。而且,OLED面板大尺寸產品的制造“連連虧損”,不能賺錢盈利,顯然也會遲緩產業(yè)大規(guī)模投資的熱情。
然而,更為重要的問題是:未來的OLED究竟是那種技術路線,目前還沒有被確定。LGD是白光OLED+彩色濾光片;三星的QDOLED是藍色OLED+QD轉換濾光片;華星光電最近則投資了JOLED,瞄準噴墨印刷OLED……
OLED成熟的主流工藝是蒸鍍:這種技術對成品面積非常敏感。也就是小尺寸蒸鍍和大尺寸蒸鍍的成本差異、成品率問題大大不同。尤其是采用RGB三原色方案,蒸鍍需要多次、多重進行,需要依靠大尺寸金屬蔭罩產品,同時存在大部分OLED材料被浪費的現(xiàn)實。這使得,很多OLED產線,在技術難度控制上采用“四分之一切割蒸鍍、或者二分之一切割蒸鍍”的方式進行——這種先切割后蒸鍍的工藝,對大尺寸大幅顯示應用不利,同時增加了工藝流程成本。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要么是蒸鍍工藝應用超厲害,要么是突破噴墨印刷技術:兩者都不容易。
這也就是為何LGD的大尺寸OLED采用白光OLED、三星作為三原色RGB中小尺寸OLED全球霸廠商,大尺寸OLED TV面板采用單純藍光工藝的原因所在。即,即便是今天正在研發(fā)或者量產的大尺寸OLED工藝,亦不是真正理想狀態(tài)的選擇。——這就構成了大尺寸OLED面板領域的“工藝選擇”風險,進一步延緩了產業(yè)的投資與發(fā)展節(jié)奏。
如果說這些選擇已經夠復雜,那么計算上還在后面等著的QLED和micro-LED,未來顯示之路就會更多元化:因為后兩者都是無機發(fā)光技術,其可靠性顯然比有機的OLED產品要“良好的多”。且,QLED也適合于噴墨印刷工藝。即一旦印刷顯示技術成熟,在OLED和QLED材料之間誰會取勝,就取決于兩大材料技術的進步水平了。
同時,micro-LED技術已經實現(xiàn)P0.4間距及其以上產品的量產。這種基于模塊化顯示的技術,可很好的解決液晶或者OLED不能勝任100英寸以上顯示的問題。micro-LED技術理論也可以應用于近眼微顯示、或者手機顯示方面。尤其是在近眼微顯示上,micro-LED具有更高的亮度表現(xiàn),且主要也采用硅基驅動技術——即硅基OLED面板線,轉換成micro-LED面板線,雖然需要突破從OLED蒸鍍到micro-LED巨量轉移的“技術轉換”瓶頸,但是依然會繼承大多數(shù)的“產線工藝和設備”。甚至,大尺寸的micro-LED顯示產品,都可以繼承液晶顯示的TFT玻璃基板工藝。
自發(fā)光顯示不一定就是OLED:自發(fā)光材料和工藝的進步,會帶來怎樣的顯示未來難以估量!”行業(yè)人士表示,OLED目前的勝利具有很強的階段性;液晶的存量優(yōu)勢具有很強的可延續(xù)性;更多新技術的創(chuàng)造力具有極大的多元可能性——未來顯示唯一不具有疑問的則是“自發(fā)光體系”的長期趨勢。
或者說,現(xiàn)在還不是輕言“誰替代誰”的時候:事實上,結構性市場的此消彼長。5英寸為代表的手機液晶顯示萎縮了,但是65+以上代表的大尺寸液晶TV卻在爆發(fā)。也許,OLED未來得及徹底替代液晶顯示,就已經誕生替代OLED的新技術,比如印刷QLED產品!歷史上,PDP等離子和背投電視都準備替代CRT電視,但是結局卻是這三個都成了液晶的手下敗將——顯示技術路線之爭,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事情不是沒發(fā)生過。OLED是螳螂還是黃雀,還需要更多時間檢驗。
關鍵詞: O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