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4日消息,國家知識產權局發(fā)布的口審公告顯示,小米近期對華為名稱為“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的專利發(fā)起了無效宣告請求,將于7月21日口審。
口審是發(fā)明訴訟中的一種方式,無效方和被無效方在法庭上口頭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自己專利有效的理由。一直以來,小米與華為之間的專利糾紛持續(xù)進行。今年3月1日,據(jù)中國知識產權報第02版刊發(fā)的《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受理公告》信息,華為已經起訴小米四項專利侵權。從專利內容來看,此次專利糾紛主要涉及4G/LTE技術、手機照相和解鎖技術等。
從案件披露的內容來看,公告顯示,2023年1月1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了請求人華為提出的被請求人小米侵犯其四項中國專利的案件,從案件披露的內容來看,本次涉及糾紛的四個專利分別為“發(fā)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載波聚合時反饋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戶設備”和“一種獲取全景圖像的方法及終端”,“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
從專利內容來看,1號和2號案件涉及4G/LTE技術,屬于標準必要專利SEP。3號和4號案件涉及手機照相和解鎖技術,屬于非SEP專利。
對此,小米方面回應稱:“雙方就專利許可在積極談判;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提供了多元化的解決機制,包括行政和司法調解,通過第三方的調解機制解決許可問題是行業(yè)慣例;華為和小米雙方均認為知識產權許可和合作有利于促進創(chuàng)新和公眾利益,并認為調解是幫助達成許可的一種有效渠道。雙方在繼續(xù)積極談判的同時,尋求利用多元化的調解機制,協(xié)助雙方達成協(xié)議。”華為方面并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2022年12月14日,小米集團對外發(fā)布首部知識產權白皮書,并首次談論知識產權布局。時任小米集團總裁、現(xiàn)已離開的王翔表示,如今,小米已經簽了許多交叉許可協(xié)議,面臨的知識產權競爭形勢相比六年前甚至十年前,雖有改善,但迎來更多新挑戰(zhàn)。一是小米變大了,從“小弟”變?yōu)?ldquo;目標”;另一個是國際政治形勢與經濟形勢的變化,帶來了新挑戰(zhàn)。
截至目前,小米技術研發(fā)進入12個科技領域,包括5G移動通信技術、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及人工智能,同時基于智能制造,進入機器人、無人工廠、智能電動汽車等,總體細分領域達98項。
此前,華為曾披露過專利方面的收入情況,在2019至2021年華為從全球獲得了約 12億到13億美元的專利授權收入。華為還表示已于2021年開始向市場收取 5G 專利授權許可費,按照手機售價設定不同的收費費率、并設置每臺手機不超過 2.5 美元的價格上限。
關鍵詞: